为了彰显医药名城健康泰州的城市名片,展示行业精英,分享创业经验,宣传发展成果,市药学会开展“药界风流”人物专访系列活动。
徐浩宇,全国人大代表,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,泰州市药学会名誉理事长,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裁。
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,徐浩宇秉持“求索进取,护佑众生”的企业使命,带领扬子江药业集团专注实业,坚守主业,深耕大健康领域。企业践行“健康营销 营销健康”的经营理念,坚持“创新”和“质量”双轮驱动,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,致力于成为“中国领先、世界一流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”。目前,扬子江药业集团已成功塑造了“扬子江”西药、“龙凤堂”中药以及“护佑”大健康三大品牌,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集团连续多年位列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医药制造企业前茅,连续16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前10强,并获全球三大质量奖之一的“EFQM全球奖”。
扬子江药业集团创建于1971年,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,总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,现有员工18000余人,旗下子公司分布泰州、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广州、成都、苏州、常州等地。主要产品中西药并举,并涉及医疗器械、大健康等领域,部分产品出口至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集团秉承“求索进取,护佑众生”的使命,践行“高质 惠民 创新 至善”的核心价值观,弘扬“为父母制药 为亲人制药”的质量文化,致力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品和健康服务,自2005年以来,蝉联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成果评比一等奖总数“二十连冠”,近10年参加世界质量管理小组大会(ICQCC)共斩获31项国际QC金奖;相继荣获“全球卓越绩效奖”(世界级)、“亚洲质量创新奖”“全国质量标杆企业”“全国文明单位”等称号。2021年,斩获全球三大质量奖之一的EFQM全球奖(原“欧洲质量奖”)。
市药学会:当前医药行业改革不断深化,扬子江药业集团如何在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不断突破?
徐浩宇:扬子江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源自“守正创新”的战略定力,战略转型聚焦三大支点。
一、是建立了对标国际标准的质量风险防控体系。
质量是扬子江的立身之本。我们建立了覆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防控体系,对标国际先进标准,多个车间、制剂品种和中药提取物通过了欧盟GMP认证、澳大利亚TGA认证和美国FDA认证等,迄今为止已累计夺得31项国际QC金奖,并获世界三大质量奖之一的“EFQM全球奖”。目前,集团百余个产品已进入43个国家和地区。基于已构建的国际化质量体系优势,下一步扬子江将继续聚焦本土化注册与海外渠道深耕,加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准入进程,持续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。
二、是数智化转型驱动质效提升。
我们坚持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尤其在推动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升级过程中,加快“智改数转网联”步伐,培育传统制造新质生产力,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2023年初,扬子江龙凤堂通过国家标准委“中药流程智能制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”项目验收;2024年,旗下工厂将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生产制造环节,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。不久前,还获得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认证,标志着数智化实践成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。
三、是对健康生态的持续布局。
大健康作为扬子江发展的战略重点,我们正致力于与合作伙伴携手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健康生态。不仅要治病,更要治未病。我们将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健康需求相结合,创新推出了黄芪咖啡、蓝芩喉糖等健康食品。这些产品不仅融合了传统医药智慧,还兼顾了现代人对口感、便捷性以及时尚元素的需求,我们期待能够通过不断创新满足健康消费的新需求,进一步拓展健康生态的布局。未来,不仅覆盖传统医药领域,还要更多更广的延伸至健康食品、文旅康养等大健康的多重赛道,推动“药、医、养、食、游”融合发展,让大健康产业成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。
市药学会: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,跨国合作与布局愈发重要。集团在国内外的产业布局有着怎样的新规划?
徐浩宇: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例,在国内,我们已在消化、妇科、儿科等领域拥有38个独家中成药,并且成功打造了黄芪家族和蓝芩家族等系列产品。同时,拥有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,1个现代化检验检测研究中心,1个规模和自动化程度位列亚洲前列的龙凤堂生产基地。为确保原材料的品质和供应链的稳定性,我们还在全国建立了8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,未来我们计划把基地扩展到300个,通过持续引入现代农业管理模式,推动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、规范化;通过数智技术不断完善质量追溯体系;通过推广富硒、有机种植等技术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在国际上,我们积极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,我们参与起草的多个中药材标准已录入《欧洲药典》。未来,我们还将继续努力,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修订,强化中医药全球话语权。同时,通过不同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、健康产品和服务,计划与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,共同开展中医药的临床研究、教育培训以及学术交流,增强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和应用。
我们目前也在全球同步构建供应链协同网络。2024年我们牵头举办的生物医药供应链大会,通过搭建生物医药供应链等平台,联动国内外企业深化合作,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。目前,我们还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数智化升级,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;培育能够深刻理解不同市场需求和挑战的国际化专业团队,精准对接市场需求,系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深化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协同。
市药学会:在医药产品多元化发展的当下,集团的核心产品系列如何持续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?这些产品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哪些独特价值?
徐浩宇答:在医药产品多元化发展的当下,扬子江以需求为导向,持续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力度,与复旦大学、苏州大学等联合建立了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健康睡眠研究院等,确保科研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,不断优化产品结构,紧贴临床实际。同时,通过智能化、标准化生产,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疗效稳定性,用质量和创新筑牢发展根基。
在产品开发布局上,集团致力于全方位守护患者健康,在医药主业基础上,向大健康领域拓展。如在蓝芩口服液的基础上,创新推出了蓝芩喉糖、蓝芩散等针对咽喉健康的健康产品,提供预防与治疗的全方位保护。在龙凤堂黄芪精的基础上,将黄芪和咖啡创新融合,让现代消费场景与传统保健功能相结合,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。同时,扬子江也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,推动健康观念的转变,从治病到防病,通过提供健康产品、健康服务和普及健康知识等多重努力,助力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,为人民群众带来更长远的健康福祉守护。
市药学会:国内医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期,政策调整与技术创新驱动明显。您如何评价当前行业的发展态势,以及这些变化为集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?
徐浩宇:当前,医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期,医药产业在政策驱动与技术赋能下迎来新机遇:如国家近期出台《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通过加强中药资源保护、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,为行业指明方向。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正在促进药品研发进程,智慧医疗正在催生新型服务模式,叠加国际化政策支持及当前大健康需求增长,为企业拓展产品线、优化供应链以及开拓海外市场创造空间。
与此同时,国际竞争加剧、研发周期长,全球市场对环保要求提升等挑战要求企业与国家发展要求同频共振,以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发展瓶颈,强化质量管控与成果转化能力。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与服务体系,接轨国际发展要求,推动自身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,加快向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。
市药学会:您作为泰州市药学会的名誉理事长,您认为在促进本地医药企业交流合作、推动行业发展方面,市药学会可以发挥关键作用。您认为市药学会组织哪些类型的活动,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,助力企业应对行业挑战?
徐浩宇:市药学会可以通过组织国际化培训营、产学研峰会等活动,能有效整合资源,助力企业积极应对行业挑战,推动本地医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首先,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和ESG标准的广泛应用,企业对于国际法规、绿色生产等方面的培训需求持续增长。通过组织国际化培训营,市药学会邀请行业专家、法律顾问等,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,助力企业增强本土化竞争力,更有效地适应国际市场规则和环保要求。
其次,产学研用峰会亦是市药学会可着力塑造的核心活动品牌。通过与高校、科研机构等携手合作,发布行业白皮书,深入剖析本地行业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需求,为各界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。同时,峰会亦可构建本地产学研用合作平台,共同推进创新药研发,增强行业整体的创新实力。
市药学会: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,您希望政府在政策扶持、产业引导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,提供哪些具体的支持与保障措施?
徐浩宇:党和政府通过改革财税政策、优化市场准入竞争机制以及金融和资本市场等领域的措施,确保民营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公平的发展机遇,营造民营企业发展有利的成长环境。我们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合理简化创新药物的审批流程,加快新药上市速度,为企业在市场中抢占先机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。此外,建议设立中医药国际化专项基金,以激励中医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,增强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。
在产业引导方面,我们期望行业协会借助医药产业集群的优势,进一步集中资源,形成产业协同效应。同时,通过配套的智能化基础设施,例如大数据中心和智能生产、物流系统等,来提高医药产业的智能化程度,推动产业的持续升级。
在人才保障方面,希望有针对性地设立多类型的联合培养基地,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,为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。
市药学会:您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关于企业家群体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建议,强调企业家要在爱国、创新、诚信、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持续提升。作为医药行业龙头企业的“掌舵人”,能否结合您在行业内的观察,谈谈企业家该如何跳出“舒适区”,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、助力健康中国的实际行动?
徐浩宇: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“看不见的生产力”,使企业在动态环境中既能快速响应变化,又能主动布局未来,是企业穿越经济周期、引领行业变革、适应市场快速变化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需求的关键力量。
跳出舒适区,需要企业家完整准确理解其科学内涵,通过互学互鉴更好地扩宽视野,提升理想信念,激发企业家设定新目标,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拥抱变化,向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。
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,向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将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,需要企业更好地聚焦主业、强化内功,不断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,通过“质量品牌双提升”增强抗风险能力。同时,还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,勇于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和数智化技术应用,协同联动上下游产业链,实现资源链共享、创新链互补,在加强国际化进程中构建健康生态,引领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,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2 泰州市药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18014289号-1 您是第位访问者 | |
地址:泰州市药城大道809号CMC综合楼 901室 电话:15805268866 传真: 邮箱:tzsyxh@qq.com 网址:http://www.jstzsyxh.com |